Vibe coding 新寵,用 Lovable 作網站可行嗎?
給想自己動手做網站的小型企業的一份決策備忘錄
關鍵結論先講:Lovable 很適合 MVP ( Minimum Viable Product ) / 活動頁 / 原型 ( prototype )與「先上線再優化」的情境;若網站是你的長期營運資產(SEO 與內容行銷規模化、需要複雜串接或後臺功能、品牌形象一體化),建議採用「混合模式」:先用 Lovable 快速落地,再由專業團隊補齊策略、SEO內容、資料安全與客製開發。
1) 為什麼客戶會想自己做的3個動機
筆者的客戶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作網站要花多少錢?」、「要怎麼開始?」、「之後要如何維護?」,所以如果對這三個問題還有很多疑問的,其實真的讓專業團隊來幫你操心比較快,讓這個「新寵」伴隨而來的效益還有整合問題,留給外包團隊來傷腦筋,因為這三個主要的考量點主要是可以幫助「專案」、而不是幫助「生意」。
-
預算低速度快
網站建置的外包報價動輒 20–50 萬元(或更多),排程常以數月計;Lovable 走自然語言→產生網站,幾小時就有可用版本,還能一鍵發佈 (Publish) 並接上自訂網域(付費方案)。 -
掌握度高
不想每次改字改圖都找廠商;Lovable 支援視覺編修與程式碼模式(付費方案)→簡單改版自己來,複雜調整再交給工程師接手(可透過 GitHub 同步)。 -
科技趨勢
「vibe coding」= 用高階語言、自然語言描述想要的產品,由 AI 將代碼補全;是降低門檻的新工作流,但也有其限制,例如資安問題(文末會再補充)。
所以,我們會發現即使更便宜、更快速,協作的掌握度更高,但若是進一步思考工具帶來的效益,卻沒辦法直接解決生意上的難題,讓我們進一步來看。
2) 客戶真的會遇到的「實際問題」
以下每一點都全面對應筆者客戶日常面臨的壓力,前半部是專案,像是:時間、預算、維運與安全,後半部是生意,像是內容、轉換、品牌、SEO。
2.1 成本不只有訂閱費:釐清四種成本

- 顯性成本
- 訂閱/點數:Lovable 採訂閱 + 信用點數制;免費每天 5 點、上限 30 點/月;Pro提供更多月度點數與功能(自訂網域、私有專案、角色權限、Code mode 等)。訊息越複雜越耗點數(例如「新增登入」≈1.2 點;「建置帶圖片的 Landing Page」≈2 點。
- 訂閱/點數:Lovable 採訂閱 + 信用點數制;免費每天 5 點、上限 30 點/月;Pro提供更多月度點數與功能(自訂網域、私有專案、角色權限、Code mode 等)。訊息越複雜越耗點數(例如「新增登入」≈1.2 點;「建置帶圖片的 Landing Page」≈2 點。
- 隱性成本
- 學習與試錯:會寫完整的頁面 brief ,仍然需要微調 prompts 與版型;AI 幫你省了切版時間,但資訊架構、文案策略仍需要你起草、然後專業團隊撰寫、潤飾後交由你決定,這一些來來往往的過程,如果不熟悉 Code Mode 的話,都會消耗點數。
- 品牌識別度:快速生成容易「像誰都像一點」,但就缺乏品牌策略的一致性(語氣、層級、色彩系統、元件語彙),如果要對整體視覺調校就要增加額外的成本。
- 學習與試錯:會寫完整的頁面 brief ,仍然需要微調 prompts 與版型;AI 幫你省了切版時間,但資訊架構、文案策略仍需要你起草、然後專業團隊撰寫、潤飾後交由你決定,這一些來來往往的過程,如果不熟悉 Code Mode 的話,都會消耗點數。
- 風險成本
- SEO規則不等於真實排名:Lovable 會自動加上標題/描述/語意結構、甚至 JSON-LD 結構化資料與 Lighthouse 加速建議,但決定SEO勝負的內容實用性、用戶體驗、權威性與外部連結 (E.E.A.T原則) 仍要靠你長期經營;別把「Lovable的排名」也當成自己的排名保證。
- 安全/合規:前端不得硬編 API Key;Lovable 以 Supabase Edge Functions 等方式建議你把祕密金鑰放伺服器端並做 RLS 規則檢查;發佈前亦有安全掃描提示,但是安全漏洞零風險卻不可能做到。
- SEO規則不等於真實排名:Lovable 會自動加上標題/描述/語意結構、甚至 JSON-LD 結構化資料與 Lighthouse 加速建議,但決定SEO勝負的內容實用性、用戶體驗、權威性與外部連結 (E.E.A.T原則) 仍要靠你長期經營;別把「Lovable的排名」也當成自己的排名保證。
- 沉沒成本
- 重構/遷移:若後期要上更複雜架構,你可能得將 Lovable 專案搬到自家流程。好消息是 GitHub 同步可以讓你隨時把原始碼帶走、改在其他平台託管(俐如 Vercel/Netlify/Pages);壞消息是多分支工作流目前主要只將專案綁定在「主分支」(main branch)。雖然它能跟 GitHub 同步,但目前沒有像專業開發流程那樣,直接在 Lovable 內建立多個分支來同時開發不同功能。
所以,如果你的團隊習慣多人並行開發(例如一個人改設計、另一個人加新功能),就需要在 GitHub 端自己設計規劃「feature branch → 測試 → 合併回 main」的流程,而不要完全依賴 Lovable 內建的版本管理。
2.2 設計品質:溝通可以快,但美感需要規範
-
視覺整體構成
(Hierarchy、對比、空白、對齊、節奏)與互動語彙(Hover、Motion、過場)難以「靠敘述就到位」。Lovable 的優勢是快速給樣、幫你對齊最佳實務;但要達到品牌的「辨識度與記憶點」,還是要制定 Design Tokens/元件庫,或由設計師二次精修。 -
版面編修好消息
Lovable能直接編修視覺或導入 Figma(Beta/整合持續演進),對「快速溝通與對版」非常省時。
2.3 SEO 與體驗:Auto ≠ Strategy
-
自動 SEO 機制
標題/描述長度優化、單一 H1、語意化 HTML、圖片 Alt、JSON-LD 結構化資料、延遲載入、Canonical、行動優先、乾淨 URL;並可在工具內觸發 Lighthouse 檢測與建議清單。(Google Lighthouse 是一種開源工具,可分析頁面的效能、訪客體驗、SEO 和最佳改善方式,步驟 1:點選項目導覽中的工具。 步驟2:選擇“速度”以啟動 Lighthouse。步驟3:瀏覽審查分數和具體的改進建議。) -
站長級別工作仍需自理
Sitemap 與 robots.txt 需你主動建立/提交(Google Search Console);Lovable提供指引,但仍需要你操作與維護。 -
策略缺口
關鍵字地圖、內容主題規模化、內部連結規劃、外鏈拓展與 E-E-A-T(經驗/專業/權威/可信)程度仍然需要專業團隊操刀與長期運營課題。
2.4 功能與串接:應用彈性大,但還是有天花板
-
官方原生整合
GitHub(版本/可攜性)、Supabase(Auth/資料庫),並有 Stripe、Clerk、Resend 等「Verified Integrations」;其餘 API 可經由文件/代理層接入(建議以 Supabase Edge Functions 安全處理機密)。 -
自訂網域/託管選項
付費方案可接網域,或轉到 GitHub→Vercel/Netlify/Pages 託管;DNS 設定支援 Entri 自動化, SSL 自動簽發(少數情況需等待/支援協助)。 -
整合還是有限制
大型電商、複雜會員層級、既有 ERP/CRM/資料中台深度串接,往往需要專案化工程與治理流程;Lovable 能「開到 7 成」,但最後 3 成要有自家的工程資源兜住。
2.5 維運與安全:速度快,也要上鎖
-
發佈前安全檢查
Supabase Security Advisor 提醒;API Key 自動偵測避免你把密鑰放前端;RLS(Row-Level Security)要你親自審核與測試;官方也建議發布前做「人工安全檢視」。 -
版本/回溯
有 GitHub 同步與平台內版本歷史,出包也能回復;但多分支/多人併發流程需要自訂規範(例如:Lovable 維持 main主線、團隊在 GitHub 開 feature branch,再合併)。
3) Lovable 在哪些場景發揮最大 ROI?
-
極速原型與落地
Agent Mode 會自行規劃、檢查、修錯、讀檔、甚至查網與產生圖片素材;Chat Mode 可以幫忙推理與除錯、再點擊一鍵實現,兩者互補下,可以大幅縮短 TTM(Time-to-Market)流程。 -
協作溝通成本下降
視覺即時回饋、版面快速迭代,對老闆與專案團隊的「共識建立」超省時間。 -
可自行維護
接上 GitHub 之後,不會被平台鎖死,必要時可改走自家 CI/CD 與雲端託管。 -
基礎 SEO 與效能保底
自動化設定 + Lighthouse 檢測,能快速過一輪效能健康檢查,再交給 SEO 顧問做戰術與內容。
4) 現階段做不到或不該期待的事
-
品牌策略的一致性
AI 會幫你長得「像一個好看的網站」,但不必然是「你的品牌」的樣子。需要品牌語調 (Tone & Manner ) 、設計識別系統與內容行銷規劃來補齊。 -
進階 SEO 戰略
搜尋排名的競爭不是靠技術型SEO ( On-page SEO ) 而已;內容深度、權重累積與外鏈建設仍需人力與時間(Google 的結構化資料指南可作參考)。 -
複雜工作流/資料治理
大型團隊的開發/審核/發布/回復/監控流程,Lovable 只提供基礎功能支援;仍要制定開發規範與權限控管(雖然付費方案有角色權限)。 -
成本的「完全可預測」
點數為用量計價,雖然多數零星對話訊息 <1 點,但複雜任務會上升;預算配置需留 buffer,避免高峰期超支。
5) 什麼時候該用?用到什麼程度?
適合全用 Lovable 的情境
-
- 新品牌/新活動的 Landing Page、活動頁、Beta 候補頁、產品驗證 MVP、微型內容站、簡單的詢價/表單收集。
- 新品牌/新活動的 Landing Page、活動頁、Beta 候補頁、產品驗證 MVP、微型內容站、簡單的詢價/表單收集。
適合「混合模式」的情境(建議)
-
-
要做 SEO 長期經營 的官網/部落格;
-
需要 登入、資料庫、付款 等核心流程;
-
要與 CRM/ERP/GA4/事件追蹤/行銷自動化 深度整合。
-
做法:Lovable 先起站→ GitHub 同步 → Vercel/Netlify 部署 → 我們(或你的外包技術夥伴)補齊 SEO 策略、追蹤事件、權限/資料規劃與 QA Gate。
不建議單靠 Lovable 的情境
-
-
高度需合規(醫療/金融)或資料敏感度高的系統;
-
高度客製的多國語/多站點、複雜內容流程管理(Workflow、審核流、自動化佈版)。
-
6) 不用FOMO,好好利用
每一次有一個新工具、新趨勢或新名詞,外界總把這些說成神級產品一樣,就像將「vibe coding」說成寫程式的終結者或新時代新希望,讓還在觀望的人產生一種FOMO(錯失恐懼症,Fear of Missing Out)心態。對我們的客戶來說,更務實的角度是:「Lovable 讓你把想法具象化得更快,但做成生意仍要靠策略、內容、數據與維護管理。」用對方法,它就是你的加速器、溝通神器,但絕對不是萬靈丹——不過科技日新月異,這點,目前是這樣,以後在媒體與社群中,對此AI建站工具的觀察也在持續驗證中。
其他相關訊息
行銷漏斗再進化,行銷飛輪讓你的企業營收翻倍!2024行銷概念一次搞懂!(下)
了解行銷漏斗和行銷飛輪如何讓你的企業營收翻倍!本篇文章深入解析2024最新行銷概念,幫助你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行銷漏斗的基本原理和行銷飛輪的創新理念,將帶你全面掌握吸引、轉化並留住顧客的策略。閱讀本文,探索行銷模式的演變,並了解如何運用這些理論來提升顧客滿意度和忠誠度,從而實現企業的持續增長。立即點擊,深入了解行銷飛輪,讓你的業務持續成長!
行銷漏斗再進化,行銷飛輪讓你的企業營收翻倍!2024行銷概念一次搞懂!(上)
了解行銷漏斗和行銷飛輪如何讓你的企業營收翻倍!本篇文章深入解析2024最新行銷概念,幫助你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行銷漏斗的基本原理和行銷飛輪的創新理念,將帶你全面掌握吸引、轉化並留住顧客的策略。閱讀本文,探索行銷模式的演變,並了解如何運用這些理論來提升顧客滿意度和忠誠度,從而實現企業的持續增長。立即點擊,深入了解行銷飛輪,讓你的業務持續成長!
2024的行銷環境要怎麼捉住消費者的注意力?淺談行銷碎片化與破解方法
在現代行銷環境中,科技的進步和社群媒體的崛起使得消費者的行銷模式不斷變化,速度越來越快。早期我們的購物模式是走到店裡直接購買或透過電視購物節目訂購商品,隨著數位化的發展,行銷成本不斷上升,廣告成效也變得不穩定。根據最新報告顯示,台灣網路使用者已達總人口數的90%,這讓消費者可以隨時隨地搜尋商品、比價、查看使用心得等,購買前的過程變得更複雜和多樣化。 這種變化帶來行銷碎片化的挑戰,包括多平台使用、注意力分散、即時性需求、個性化需求以及短影音的崛起和社群媒體的影響力。消費者不再僅依賴單一平台來獲取資訊,而是會在Line、Facebook、Instagram、YouTube等多個平台上搜尋商品資訊,這使得單一平台的行銷策略已經不夠用了。 要有效地吸引目標受眾的注意力,我們需要跨平台整合行銷策略,在多個媒體平台上保持一致的品牌調性和理念。同時,內容簡潔、有趣且吸引人的短影音和圖片素材變得尤為重要,能在關鍵時刻吸引消費者的眼球。此外,與消費者建立即時互動,迅速回應評論和提問,讓消費者感受到品牌的重視和關懷,也能提升行銷效果。運用數據分析和AI技術進行個性化行銷,針對不同類型的消費者提供個性化的訊息和產品推薦,也能提高行銷效率。 總結來說,面對行銷碎片化的挑戰,品牌必須以整合、靈活和創新為核心,確保在不同媒體平台上呈現統一的形象和訊息,靈活適應市場變化,不斷尋找新的行銷方式和創意,以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提升品牌忠誠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