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行銷成功案例
首頁 成功案例 回上頁
2024-02-26
案例研究

爆紅後流量變現的非典型品牌故事_Dollar Shave Club

分享:

流量變現/訂閱制/聯合利華/創業故事/品牌創立/病毒式行銷/DSC/吉列/舒適/直接面對消費者/DTC

安迪‧沃荷(Andy Warhol)曾說:「在未來,每個人都會有爆紅的15分鐘。」這件事在網路時代實實在在的發生了,但是,難道所有的爆紅現象都能火紅的又快速又能持久嗎?答案是否定的,但是如果有一天這件事情發生在你的品牌身上,你該如何利用這一波流量持續成長?

你有想過可以訂閱刮鬍刀嗎?Mark Levine 和 Michael Dubin 二位好朋友在 2010 年想到了,他們覺得每二個星期就要固定去採買一次「需求那麼單純」的東西,為什麼不讓他們自己送上門來?於是他們在2011年合夥創立了DSC,並在2012年拍了第一支很接地氣的影片講述他們的計畫。

 

該影片無預警地爆紅了,如今觀看次數已超過 2億8千萬次。這個驚奇之旅並沒有馬上結束,五年後,他們的公司被聯合利華用10億美金收購。他們又做了什麼內容?創造了什麼體驗?難道你不會好奇嗎?我們用這一篇文章總結這七年間的故事。

小構想開啟了大生意

2010年,DSC的創始人Mark Lavine和Michael Dubin在一場派對上相遇,他們不約而同地聊到現在的刮鬍刀成本有多便宜,但是售價又有多貴,於是他們在2011年Q1創立了Dollar Shave Club (以下簡稱為DSC),馬克和麥可一開始的目的很簡單,他們想為男性提供一種更快、更簡單、更便宜的得到刮鬍刀的方法,他們將DSC設定為一家基於訂閱制的刮鬍刀公司,他們強調消費者每個月只要花費1美元起,就可以得到和吉列 ( Gillette ) 或是舒適 ( Schick ) 同等品質的刮鬍刀,當時這二個品牌幾乎壟斷了全球的市場,而且光是吉列就佔了70%以上的份額,但是他們不會讓刮鬍刀自己送上門。

 

事實上,當年男士美容的市場可謂是一片荒漠,或是說,需求僅止於將自己打理乾淨就好,開架商品的選擇大多數只有刮鬍刀、刮鬍泡、洗髮精和沐浴露而已,而大多數男人都很自豪可以在10分鐘之內 (甚至更短) 整裝出門,並且不自覺地抱怨女伴,出門前為什麼要花一個小時來打扮,睡覺前也要花一個小時的時間來保養?

 

所以,如果算上購買刮鬍刀的花費,連同出門購買刮鬍刀的時間成本,對單身男性 (或是不想麻煩另一半的已婚男士)來說,就是一件非常沒有效率和不合理的事情,而DSC的產品和服務也剛好解決了這一個痛點。於是,他們花了4,500美元 (約折合台幣13萬5千元)的成本,拍了一部流暢又有一點無厘頭的影片來宣傳他們的產品和服務 (就是文章開頭的那一支影片),該影片在Youtube開始瘋傳,導入的流量一度讓DSC的伺服器停擺,而當重新開啟後的48小時內就湧入了12,000張訂單。

當利基市場碰上頻率共振影片

DSC提供了獨特的價值主張:以實惠的價格提供高品質的刮鬍刀和個人護理產品,並直接送到客戶的家中,這直接顛覆了傳統的購買方式,也開創了DTC (Direct to Customer) 直接面對消費者銷售,還有零售訂閱制等商業模式的先河。

 

而麥可在影片中不斷穿插的幽默橋段,與其說是在「廣告」或是「推銷」,倒不如說是跟一群哥兒們在分享一個好康,然後一邊講「幹話」的感覺,而且這個幹話還越聽越有道理。

 

不信!你可以用行銷4P的角度來分析當時的商業模式:

  • 產品 (Product):Dollar Shave Club提供的產品是每月僅需一美元的刮鬍刀刀片,解決了人們對昂貴刮鬍刀的痛點。

  • 價格 (Price):他們採用訂閱制,確保了持續性收入。這種定價策略還有其他衍生策略,如同在消費者心中錨定性價比高的定價印象;以及用優惠的入門商品捆綁銷售等。

  • 地點 (Place):通過送貨到府來提供高度便利性,別小看在北美要出門一趟採買的時間和距離,從倉庫直接送到你家在當年是一個消除中間分銷層的出色D2C模型和服務。

  • 推廣 (Promotion):通過俱樂部形式的會員資格進行集客式行銷,推動只有會員資格才能享有超好康的擴散效應。

由於創新的商業模式加上第一支影片病毒式擴散後,帶來的大量訂單和會員,Dollar Shave Club 得到了許多創投的支持。2012 年 3 月,種子投資者從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 Byers、Andreessen Horowitz、Shasta Ventures等團體提供了 100 萬美元挹注的天使輪資金,這也奠定了後續DSC不斷擴張的基礎。

 

圖片:DSC新創融資時間軸,資料來源:PitchBook.com


後續內容依然保持滿滿男性惡趣味

2013 年 6 月 4 日,Dollar Shave Club 在 YouTube 上發布了第二個視頻,名為“Let’s Talk About #2”,在英語中NO.2就是要去便便的意思,不知道是不是被人檢舉的關係,Youtube上面已經找不到了,只有Vimeo的來源

 

 

 

該影片再次由其CEO麥可主演並宣傳 One Wipe Charlies (便便後清潔用的濕紙巾),其實舒潔也有賣過類似的產品,他們叫做「濕式衛生紙」,是真的可以丟馬桶的環保產品。影片推出的隔年,DSC與公益團體「結腸癌聯盟」合作推廣大腸鏡篩檢,CEO麥可甚至在網路直播他的大腸鏡檢查過程,這影片筆者就不放上來了。該影片以及行銷活動榮獲 2014 年 Shorty 最佳社群媒體獎。以及2018年的Clio Awards

再隔年 (2015)年底,DSC推出名為『MEL』 (Male的諧音) 的男士興趣數位雜誌,主打的就是一個濃濃的直男風格,從吃喝玩樂、健康健身到男性情慾文化包羅萬象,大體上就是女人想吐槽,男人想放在D槽的流行情報。這邊引述華爾街日報的報導提到:「DSC想成為下一個嘗試創建媒體企業的品牌。」直到2021年,該網站的每月不重複訪客達到400萬人次,即便如此,標榜無廣告的MEL,還是在2021年中由被聯合利華收購後的DSC全部裁員,結束營業。

大衛只用石頭打倒了歌利亞?

DSC的刮鬍刀訂閱服務,迅速地打亂了男士保養品零售業。他們的影片不走一般套路,用創新幽默的手法向消費者對話,強大的內容行銷活動和DTC直接面向消費者的商業模式使Dollar Shave Club在短短幾年內贏得了大量市場份額。
自 2012 年 3 月推出訂閱服務以來,DSC的年收入已成長至 1 億美元以上,且持續成長。2015 年 5 月:營收年增134%,客戶群較去年同期成長 123%。

圖片資料來源:Second Measure

 

其實同時間,市場龍頭吉列刮鬍刀的母集團P & G寶潔也失策了,

以下筆者引述天下雜誌2022年的報導

新創品牌步步進逼,但是吉列的回應顯得荒腔走板。為了挽救財報數字,吉列竟然選擇提高售價,一舉惹怒了消費者。到了2017年又宣布部份產品降價12%,但業績依舊沒有起色。

吉列試圖訴諸法律途徑,圍堵競爭對手,但事後證明,吉列根本是病急亂投醫。

 

2013年,吉列控告另一家新創品牌Harry's侵犯智慧財產權,但是不到一星期內吉列便自行撤回。2015年,吉列控告1元刮鬍刀俱樂部侵犯智慧財產權,4年後雙方達成和解。同樣是在2015年,吉列控告由前高階主管創辦的Shavelogic竊取商業機密,兩年後被法院駁回。

 

根據市調公司歐睿國際統計,到了2018年,在美國男性刮鬍刀市場,吉列的市佔率從2010年的70%,降至47%,正式跌破五成。一元刮鬍刀俱樂部和Harry's兩家新創品牌合計市佔率達14%。

 

由於DSC在短短幾年間快速地的成長,聯合利華在2016年以十億美元的現金收購了該公司,這個數字很高嗎?其實還好,因為寶僑在2005年是以570億美元收購吉列刮鬍刀的。

 

雖然大衛不應該只靠一顆小石頭就可以打倒巨人歌利亞,但是那顆石頭應該敲在了「死穴」上,Mark Lavine和Michael Dubin的確創立了一個獨特且令人難忘的品牌,以及很好的利用病毒行銷的流量來變現,他們善用社交媒體進行直接有效的,帶有純度很高的男子氣概內容,對於吸引目標受眾,打開品牌知名度並推動銷售至關重要。而他們也利用一開始的切入,確實打開男性保養品市場。當初他們只有刮鬍刀、刮鬍露和濕紙巾,現在的產品已經包含了包括從頭到腳的清潔保養產品,甚至還有一款令人獵奇的「蛋蛋噴霧」。

 

 

在筆者撰寫此篇文章的2023年10月,聯合利華宣布將 Dollar Shave Club 出售給美國私募股權公司 Nexus Capital Management LP。事實上,根據Forbes特約作家在2017年Q3的觀察,在聯合利華宣布收購DSC後,舊客的續購率緩步下降、新客戶獲取呈現大量衰退,和新競品Harry's (另一家男性保養DTC品牌)瓜分 都導致 Dollar Shave Club 在美國市場的營收停滯不前。

  •  
    圖片資料來源:1010data.com

消費者在變,品牌沒發現

從2013年開始,GQ雜誌報導,國外一眾流量男明星開始蓄留帥氣有型的鬍子,包括喬治克魯尼、基努李維,小勞勃道尼,大衛貝克漢,金城武和萊恩葛斯林等,不約而同的留起鬍子,其中大衛貝克漢還是吉列刮鬍刀的品牌代言人,起初,大品牌們認為「把鬍子刮乾淨」才是大多數人的需要,蓄鬍只是一時的熱潮與流行,孰料這股熱潮逐漸燒向運動圈,像是NBA球星哈登(James Harden)、詹皇(LeBron James)也開始留起鬍子,年輕世代逐漸接受蓄鬍才有男子氣概的想法,讓許多小品牌抓著鬍鬚保養與造型需求的熱潮開發新商品。

2013120356912801

也讓一直忙著彼此較勁的DSC和P & G寶僑,忽略了新客群慢慢流失的客觀事實。

 

後來,吉列在2019年開設了"Gillette On Demand”線上商店,也是主打DTC模式,並在2020年開發了" King C. Gillette ”新品牌,主打全新的修鬍和造型保養體驗,一番操作和行銷之下,才在2020年拉出一波新客的成長。

 
不過,從圖表可以看出,被聯合利華收購之後的DSC再度中箭落馬,在三年的新客成長比率中敬陪末座,原因就是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間,男性對精緻面容的需求降低,對蓄鬍的保養DIY產品需求變高,而DSC並沒有推出對應的產品來滿足此一需求。 (圖片資料來源:Bloomberg
 

幸好,前面幾年打下的訂閱制基礎,依然讓DSC的續購率在6個季度中的統計保持領先,平均有54% 的顧客在下個季度再次購買。(圖片資料來源:Bloomberg

 

 

資料顯示,聯合利華在長達七年的合作中,並沒有讓DSC有效的成長,又碰上了2023年Q3的營業額出現了下滑,選擇出售DSC,但是依然保留了35%的股份,應該是希望回歸核心戰略增長領域,並期待DSC「擁有忠實的會員和追隨者」的條件下,在別家集團的操盤下依然保持獲利。

 

 
DSC在2011年異軍突起,2016年被收購,2023年被出售。起初瞄準吉列沒注意到的消費者痛點,對大品牌發起挑戰,後來持續使用有趣的內容和靈活的行銷活動,吸收了數百萬死忠的消費者,2016年在資本的操作下被聯合利華收購,寫下了一頁輝煌的商戰傳奇,可惜了在被收購的七年中,沒有照顧到老顧客的性價比需求,內容因為品牌包袱逐漸趨向安全化,最後因為忽略了市場趨勢,導致新顧客下滑嚴重,出現斷層並影響營收,這樣一個跨越十餘年的案例,的確有許多可以借鑑的地方。

 

如果你也對新的行銷模式有想法,也想找一位信實、熱情和負責的行銷夥伴一起執行,歡迎點擊下方的「免費諮詢」,我們會盡快開始了解你寶貴的意見和需求。

 

J.J. Liu
熱點行銷的專案掃地僧,沒有高強功力卻真心喜歡從小處著手,著迷於能化繁為簡的行銷底層邏輯;聽說屬於最少見的倡議者,看別人成功比自己成功興奮,如果有一天可以選擇,希望行銷的是樂觀與和平主義。

其他相關訊息

爆紅後流量變現的非典型品牌故事_ALS冰桶挑戰 (2)

冰桶挑戰/ALS協會/公益勸募/群眾募資/社群傳播/名人影響/病毒式行銷/社會專案

爆紅後流量變現的非典型品牌故事_ALS冰桶挑戰 (1)

冰桶挑戰/ALS協會/指名挑戰/社群//Facebook/名人影響/引起共鳴//短影音

爆紅後流量變現的非典型品牌故事_Will it blend? (2)

內容行銷/品牌大使/關鍵消費者/目標消費者/生活型態/銷售成長/社交媒體/品牌策略